在【德道書法】的教學旅程中,無數書友在楷書上下了極深的功夫,但常常會遇到一個共同的瓶頸:感覺自己的字越寫越工整,但也越寫越「僵硬」,失去了書寫應有的靈動與樂趣。看到行書的灑脫流暢,心生嚮往,卻又不知從何入手,擔心會把好不容易練好的楷書基礎寫「野」了。
這正是從「靜態」的楷書,邁向「動態」的行書時,最關鍵的轉折點。
其實,這個轉變,並不需要您推翻重來。它只需要您理解並掌握兩個核心的筆法概念——「連帶」與「牽絲」。它們是架設在楷書與行書之間,最穩固的一座橋樑。
本影片將為您深度精解這兩個核心秘訣,助您告別拘謹,讓筆尖真正開始舞動。
【行書入門】第1講
核心觀念一:讓筆畫「行」起來的骨骼 -「連帶」
在楷書中,每一個筆畫都講求起收分明,各自獨立。而在行書中,筆畫之間開始產生呼應與連接,這就是「連帶」。
簡單來說,「連帶」就是上一筆的收筆,直接連著下一筆的起筆,筆畫之間有實質的墨跡相連。它如同人體的骨骼關節,讓原本獨立的筆畫,能夠靈活地轉動、連接,從而產生氣脈的流動。
![]() |
運用「連帶」的關鍵技法是將上一筆的收筆,自然地視為下一筆的起筆。 |
例如楷書的「永」字,第一筆點是獨立的。但在行書裡,寫完這個點之後,筆鋒可以順勢帶下,直接與下方的橫畫產生「連帶」,讓整個字的氣息立刻變得連貫。
核心觀念二:行書的靈魂與神采 -「牽絲」
如果說「連帶」是骨骼,那麼「牽絲」就是經絡。
「牽絲」是「連帶」中一種非常特殊、非常高級的形式。它是筆鋒在空中快速移動時,留下的極細的墨絲。它若有若無,如同遊絲,是行書「神采」與「生命力」的關鍵。
![]() |
如何在書寫中帶出「牽絲」,以增添行書的「神采」? |
觀察王羲之的《蘭亭序》,那些精彩的「牽絲」不僅連接了筆畫,更揭示了書寫者運筆的軌跡與節奏,讓靜態的文字,充滿了時間的動感。
✨從楷書到行書的4個關鍵心法
要成功地從楷書過渡到行書,請記住以下四點:
- 核心心法: 筆斷意連,簡化筆畫。
- 關鍵技法: 將上一筆的收筆,視為下一筆的起筆,形成自然的「連帶」。
- 神采來源: 在筆畫轉換時,保持筆鋒的彈性與速度,帶出細如髮絲的「牽絲」。
- 練習建議: 從簡單的字(如「永」、「之」)開始,先求「連」再求「絲」,切忌為了連接而刻意描摹。
✍️記住,行書不是楷書的潦草化,而是楷書在法度基礎上的藝術性簡化與連貫。點擊這裡領取一份👉:行書入門指南:掌握流暢書寫的7個訣竅 。希望今天的分享,能為您打開通往行書世界的大門。
✍️附錄(行書連帶牽絲秘訣)相關常見問題
楷書行書轉換:連帶與牽絲之道
㊙️ Q1: 為什麼許多人練習楷書後會感到「僵硬」,並在轉向行書時遇到困難?
許多書友在楷書上投入大量功夫後,雖然字體變得工整,卻常感到缺乏靈動與樂趣,甚至變得「僵硬」。這是因為楷書著重於筆畫的獨立與分明,是一種「靜態」的書寫。當他們看到行書的灑脫流暢,心生嚮往卻不知從何入手時,往往擔心會破壞已建立的楷書基礎。這正是從靜態楷書邁向動態行書的關鍵轉折點。
㊙️ Q2: 什麼是「連帶」?它在從楷書到行書的過渡中扮演什麼角色?
「連帶」是指在行書中,筆畫之間產生實質的墨跡連接,即上一筆的收筆直接連著下一筆的起筆。楷書的筆畫獨立分明,而「連帶」則如同人體的骨骼關節,讓原本獨立的筆畫得以靈活轉動、連接,從而產生氣脈的流動。它是架設在楷書與行書之間最穩固的橋樑之一,讓書寫開始變得連貫。
㊙️ Q3: 什麼是「牽絲」?它如何提升行書的「神采」與「生命力」?
「牽絲」是「連帶」中一種更為特殊且高級的形式,它指的是筆鋒在空中快速移動時,留下的極細、若有若無的墨絲,如同遊絲。如果說「連帶」是骨骼,那麼「牽絲」就是經絡。它不僅連接筆畫,更揭示了書寫者運筆的軌跡與節奏,讓靜態的文字充滿了時間的動感,是行書「神采」與「生命力」的關鍵所在。
㊙️ Q4: 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核心心法是什麼?
從楷書到行書的核心心法是「筆斷意連」和「簡化筆畫」。這意味著即使某些筆畫在視覺上沒有實質連接,書寫者在運筆時心意上仍保持連貫;同時,行書會對楷書的筆畫進行藝術性的簡化。
㊙️ Q5: 在實踐中,如何運用「連帶」這一關鍵技法?
運用「連帶」的關鍵技法是將上一筆的收筆,自然地視為下一筆的起筆。這需要在書寫時保持筆勢的連貫性,讓筆鋒順勢連接,而不是刻意中斷或提筆另起,從而形成筆畫間的自然連接。例如,楷書「永」字的第一筆「點」通常是獨立的,但在行書中,寫完點後筆鋒可以順勢帶下,直接與下方的橫畫產生「連帶」。
㊙️ Q6: 如何在書寫中帶出「牽絲」,以增添行書的「神采」?
要在書寫中帶出「牽絲」,需要在筆畫轉換時,保持筆鋒的彈性與速度。當筆鋒快速且有彈性地移動時,自然會帶出細如髮絲的墨絲。這需要對筆的控制力有較高的要求,避免為了連接而刻意描摹,否則會失去牽絲的靈動性。
㊙️ Q7: 對於初學者而言,從楷書轉向行書有什麼具體的練習建議?
對於初學者,建議從簡單的字(例如「永」、「之」)開始練習。在練習時,要遵循「先求『連』再求『絲』」的原則。這意味著首先要掌握筆畫之間的「連帶」,讓字體結構連貫;待連帶熟練後,再追求更為精妙、靈動的「牽絲」。切忌一開始就為了連接而刻意描摹,以免失去書寫的自然流暢性。
㊙️ Q8: 行書與楷書的關係是什麼?行書是楷書的「潦草化」嗎?
行書並非楷書的「潦草化」。相反,行書是楷書在法度基礎上的藝術性簡化與連貫。它在保持字形結構和筆畫規律的同時,增加了筆畫之間的連接(連帶)和氣息的流動(牽絲),使書寫更具動態美和生命力。可以說,行書是從「靜態」的楷書發展而來的「動態」書體。